研判形势 理清发展思路
地质行业经过了“黄金十年”(2002年至2012年)的快速发展,目前,国内地勘单位已达2600多家,依旧保持着“百局千队”的发展局面。这些单位职能大体相近、业务基本雷同,同质化竞争激烈。公司班子深刻认识到转型升级是地勘单位发展的重要出路,地质工作科技创新是新形势下地质工作的必然选择。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地勘工作改革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“五个扎实”要求,深入贯彻落实“五位一体”的总体布局和“五大发展理念”,围绕国家经济发展、生态文明建设等需求,充分挖掘潜力,激活项目,努力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,创造自有品牌,争取在基础地质工作方面有所作为,努力开拓“大地质”工作新局面。
科学定位,精准分类实施
在传统固体矿产勘查需求增速逐渐放缓,勘查投入总量不断下降,公司在面对生存与发展挑战的同时,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以保护环境和改善民生为重心的环境地质、灾害地质、农业地质、生态地质悄然兴起;以水工环、地热、环境地质调查、灾害地质调查等领域不断加大投入资;以城市地质、地质灾害治理、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、水土保持评价等的兴起,为公司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方向。公司根据国家地质产业发展方向,结合地勘单位改革和公司的实际情况,理清思路、找准方向、精准发力,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“地质+多点”经营发展模式,以地质调查、矿山开发建设两个产业为支柱,同时以“地质+”战略为指引,构建地质+环境保护、地质+农林、地质+旅游、地质+城市管网、地质+航空等新型地质产业,形成“多点”开花,逐渐成为业内转型升级的一面旗帜。
持续创新,提升技术方法
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,不进则退;在科学技术发展大潮中,公司奋力研发无人机航空磁测、航空电磁、航空伽马能谱测量技术,通过工业级无人机平台集成先进的航空物探设备,采集高精度的地球物理数据,结合地质信息可以准确圈定多种金属矿及油气等资源的靶区。公司研发的大比例尺低空无人机航空物探系统可以在陡峭山区、高寒高海拔区、沼泽雨林等物探工作者难以进入的环境进行物探测量,在兼顾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探测精度。相比传统载人飞机航空物探,更具有经济、快速的优势,且安全风险大大降低,在未来地质找矿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
2016年,公司正式提出大比例尺无人机航空物探发展战略,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,公司现已攻克超低空飞行控制、智能远程数据传输、高精度数据采集、三维可视化数据处理等多项技术难题,成功应用于地形测绘、管线巡检、矿产勘查、地灾评估、核辐射应急救援等多个项目领域,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工作经验。公司现已申请国家专利3项,已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,获省级奖项3项,建立了企业标准3项,发表技术论文20余篇,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。
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!公司航空物探研发团队如一颗闪耀的新星,在矿产勘查、国土空间,生态环境、民生工程等领域熠熠发光。
强基固本,拓展大地质领域
在公司大地质发展格局的引领下,坚持抢先机走新路,积极探索大地质项目工作方法、管理模式。在单一地质勘查向专业化与多元化并举发展中,注重人才队伍建设,积极培养多学科技术带头人,适应新形势大地质项目需要,形成一个技术团队有多个地质领域带头人、多个项目共同协作的高效工作模式,最大限度发挥技术人才能力。在公司转型升级总方针下,结合自身优势不断探寻并细化发展方向,将技术优势融入多个目标领域,紧紧盯行业动向,积极寻找开拓新市场,主动承揽土地确权、城市管线探测、农房一体权籍调查、粮食功能区划定、土壤环境质量划分、生态保护区、河湖勘界立标等大地质项目,提升过硬的技术服务,在农业、国土、市政、水利、林业等领域,建立了良好市场信誉。积极培养多学科技术带头人,适应新形势大地质项目需要,形成了一个技术团队多个项目带头人、多个项目共同协作的高效工作模式,最大限度激发技术人才潜力。发挥各自优势,集约化利用人力资源。
公司实施大地质战略以来始终保持传统地质工作的优势与特色,稳扎稳打,不断开辟新市场新领域,开创了良好的发展新局面,也为公司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。在服务地方经济,促进公司转型升级,推进公司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。